12月9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深圳市推动即时零售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持续扩大即时零售供给体系,提出11项具体举措,进一步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打造消费增长新引擎,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行动方案》指出,围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推动形成数实融合、功能完善、快捷便利、服务优质、智慧高效的消费新模式、零售新业态的目标,持续扩大即时零售供给体系,创新拓展即时零售新品类、新模式、新品牌,大幅提升即时零售履约能力和服务效率,完善即时零售服务网络,面向深圳全体市民提供全区域、全时段、全品类的即时零售服务。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业网络,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即时零售支持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供应链、运营体系、营销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全链路衔接更加顺畅,将深圳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即时零售产业发展高地,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商业融合进入新发展阶段。
(一)提升即时零售业态规模。到2026年,上线经营零售商家超4万家,培育即时零售年销售额超50亿元电商平台5家,即时零售年销售额超亿元品牌企业30家以上,实现即时零售年销售额400亿元以上。
(二)完善即时零售公共服务。到2026年,建设即时零售前置仓500个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商务楼宇、酒店、医院、大学校园、大型公园等按需实现智能快递柜/智能外卖柜的全面配置。建设供网约配送员休息、如厕、充换电、喝水等服务的驿站1000个以上。
(三)加强即时零售人才培育。到2026年,形成较为成熟的即时零售从业人员深圳地方标准和人才培训模式。
其中,重点任务如下:
1.培育引进即时零售优质企业。支持电商企业把握零售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即时零售业务,不断提升数字化、本地供应链整合、即时履约配送等核心能力,培育企业新增长曲线。加大对国内优质即时零售企业的“双招双引”工作,支持企业在深圳设立具有运营决策、集中销售、财务结算等管理服务职能的经营主体。
2.推动各类主体开展即时零售。引导便利店、超市、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集合店、无人值守商店等各类实体零售业态企业采用即时零售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精细化经营,提升门店服务能力,扩大业务覆盖范围。鼓励平台及专业服务企业开发适用于即时零售经营模式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面赋能传统零售数字化升级。支持平台企业举办即时零售对接推广、经营培训活动,帮助合作商家零门槛、高效率上线经营。
3.支持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支持第三方平台、前置仓、店仓一体等各类即时零售经营模式发展,鼓励企业持续优化迭代经营模式,丰富商品品类,提升服务水平。支持供应链企业、快递物流综合服务企业探索开展第三方专业前置仓服务,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供应链探索发展开放共生、合作共赢的即时零售新模式。
4.加快打造高效协同供应链网络。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联合即时零售企业共同打造高质量供应链网络。围绕全品类全时段全场景即时零售发展目标,推动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高效的需求预测协同、产品设计协同、采购制造协同、库存物流协同、销售服务协同等。提升即时零售供应链国际化水平,结合深圳国际会展之都的建设,大力支持即时零售供应链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活动,拓宽采买渠道,优化供给能力。
5.创新即时零售消费场景。支持引导企业有效识别时间、空间维度,不断开拓即时零售高价值消费场景,积极发力夜间消费、节日消费、旅游消费、户外消费等新消费场景,全品类、全时段、多场景地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便利性乃至日常性的应景消费需求。推动即时零售与短视频、直播电商融合发展,满足消费者“即想、即看、即买、即得”购物体验,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营销,助力流量增长,激发消费潜力。推进即时零售融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支持商圈、商业街、综合体等引入即时零售业态,不断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支持有资质的企业与即时零售平台合作打造“24小时药店”“24小时便民店”等新模式。
6.加强技术应用和数据赋能。围绕即时零售全品类时代背景下覆盖线下门店业态多、上线商品品类广、即时履约时效要求高等特点,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平台企业、专业服务企业提供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助力商家不断提升商品管理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数字化服务能力。开展数据要素×商贸流通行动,在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基础上,支持企业依托有关需求特征、客源分布、品牌偏好、订单反馈、优惠使用等海量数据,构建形成高精准性和高适配性的消费客户画像,开展市场未来趋势和长尾需求的量化估算、科学分析和精确预判,赋能即时零售供应链各环节优化产品供给、拓展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7.推动商产融合赋能产业升级。鼓励消费品工业企业加快布局即时零售,聚焦用户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和供给数字化,加快研发、采购、生产、履约配送、市场、销售、渠道等供应链各环节本地化数字化升级,实现精准用户洞察、全场域营销以及全渠道供给,打造现象级“热销单品”,提升关键人群品牌渗透率、辨识度、忠诚度和溢价水平,推动品牌持续增值。支持企业参加“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深圳购物季”“直播电商月”等促消费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线上销售规模。
8.完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推动即时零售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加大城市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将智慧末端物流设施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医院、学校、酒店、公园等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智能快递柜、智能外卖柜、智能冷链自提柜、无接触配送站等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支持各区利用商业综合体、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地方建设网约配送员驿站。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服务创新,探索开展自动配送车、无人机等新型配送模式。
9.优化专业人才供给。支持即时零售企业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通过专题培训、操作指南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培养。聚焦即时零售高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技术运营人才、数字营销人才、专业分拣员等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出台即时零售从业人员深圳地方标准。开展零售从业人员技能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对传统零售从业人员进行即时零售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认证。
10.推动规范健康发展。加大《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鼓励专业机构、企业在即时零售重点领域开展物流、支付、供应链、配送服务等方面标准的研制及应用。引导即时零售企业减少外卖环节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促进包装减量化。
11.优化即时零售营商环境。加快完善前置仓属性界定、证照资质管理的相关规定,优化建设、经营备案审批流程。优化前置仓冷库建设标准及检测要求,清理规范非电网直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以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即时零售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对宠物药品、熟食等即时零售新品类商品的分级分类管理,优化线上售卖资质要求。指导居民小区、商务楼宇、城中村等为网约配送员通行、交通工具停靠提供便利,不得随意设置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