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将迎来倒计时200天。
场馆焕然一新、服务持续优化、办赛合力凝聚……一场高水准、国际化的大湾区体育盛会越来越近。作为赛事重要承办区之一的福田区正以“深圳速度”全力冲刺赛事筹备工作,力求为运动员和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
市体育中心焕新升级,迎接七项赛事
深圳市体育中心,这座承载着深圳市民体育记忆的地标性场馆,经过五年改造升级后焕然一新,将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及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运动会深圳赛区的核心场馆。
改造后,深圳市体育中心的总建筑面积达43.54万平方米,包含一座1.6万座的综合体育馆和一座4.5万座的专业足球场,同时增设了体育博物馆、主媒体中心等配套设施。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区还大力推进体育场、馆完成体育工艺及无障碍改造工作,在体育工艺专项验收中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专家和省执委会的一致好评,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检查工作中体育馆、体育场获评双“优秀”,为残特奥会运动员提供友好参赛环境。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体育中心将承接本届赛事的七项比赛,包括竞技羽毛球、射箭、足球三项竞体项目,群众羽毛球一项群体项目,以及残特奥会射箭、大众羽毛球、大众飞镖三项残特奥会项目,赛事数量居全市各赛区之首。赛事周期自11月前后举办,全部赛事均集中于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
其中,足球项目尤为引人注目——此前,深圳新鹏城足球俱乐部的中超主场首秀已于3月28日在此上演。作为深圳首个符合国际A类赛事标准的专业足球场,改造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以全包围式阶梯看台和9米的观赛距离,为球迷呈现了极佳的视觉体验。该场比赛观众人数为31205人,创造了球队队史最高上座人数纪录,相信市体育中心不仅为中超赛事提供一流舞台,未来更将成为十五运会足球健儿竞逐荣耀的最佳舞台。
从“一馆一策”到“无碍有爱”,打造赛事服务福田样本
“办赛事”亦是“办城市”。福田区从交通疏导、志愿者服务、无障碍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的优化升级,打造全流程、多维度的赛事保障体系,为大型综合性赛事提供福田样本。
福田区创新性推出“一馆一策”保障手册,针对每个场馆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保障方案。目前,医疗卫生保障、交通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电力保障的“一馆一策”手册1.0版本已完成编制,后续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提高赛事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志愿者服务方面,记者获悉,福田区率先开展了3000名高校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并启动了25类通用培训,致力于一支专业高效、热情奉献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将在赛事期间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展现福田区的城市文明形象。此外,场馆周边的志愿服务站也将迎来升级改造,增设赛事信息咨询、便民应急、多语言服务等功能模块,保障赛事顺利举办的同时,展现“首善之区”的文明温度。
特殊需求保障方面,福田区率先印发《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福田赛区特殊需求保障指引》,覆盖十个领域五十项措施,力争为残障群体提供独特、友好的最佳体验。同时,福田区还开展了全区无障碍设施督导培训工作,并邀请残障人士作为“体验官”参与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和改进工作,以残障人士的需求为导向,让无障碍设施更加贴合实际使用需求,营造出一个更加包容、友好的观赛环境。
倒计时200天的钟声敲响,福田赛区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福田区正以“一刻不松”的紧迫感和“一招不让”的执行力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运动员和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大湾区体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