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信救回了我们的投标资格!”近日,深圳某企业通过短信提示,及时修复了公司相关信用问题,以良好信用记录获得招标单位信任,成功中标某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交金额达3.88亿元。这得益于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推出的“政策精准直达+保姆式服务”新机制,通过大数据筛选和定向短信提醒,助力企业便捷获取信用报告、修复失信记录。
政策“主动敲门”,修复申请量激增
今年以来,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通过大数据筛选,向9112家深圳企业发送定制化短信,其中,对1000家有上市及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推送信用报告指引,对8112家存在行政处罚记录的企业提示修复路径。通过短信唤醒“信用意识”,156家企业迅速响应,累计提交信用修复申请616次。
针对企业“不会办、着急办”的痛点问题,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打造全流程服务闭环。深圳某运输公司在信用修复过程中因材料错漏一度受阻,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经办人,耐心辅导其规范填报申请,并第一时间联系处罚单位核实材料和意见等,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信用修复。深圳某科技公司在申请专精特新“小巨人”资质时面临信用修复的紧迫需求,由于不熟悉政策流程,企业一度进展受阻,市信用中心通过主动筛查、精准对接,安排专人全程辅导企业规范填报申请材料,并联动处罚单位加速核实处理,高效完成信用修复。最终,该企业顺利通过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核。
据了解,依托“一口受理、一次告知、一日办结”机制,深圳市信用修复申请累计达8.35万件,仅最近一月就受理2619件。通过跨部门协同和AI技术辅助审核,企业平均办理时间压缩80%,助力符合条件的企业的顺利抹除“信用污点”,打造“诚信名片”。
信用报告“一纸通”,释放改革红利
近日,蓝思集团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点赞“1张报告代替47份证明”的改革举措。这背后,是深圳以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的重要实践——自2023年底系统上线以来,该举措已为企业节省经济成本近6000万元。
“过去开证明要跑十几个部门,现在手机上刷脸就能搞定!”蓝思集团代表提到的“无违法违规版信用报告”,已累计服务3410家企业,开具报告5466份,其中,用于上市2433份、融资307份。仅2025年一季度,就有942家企业受益,节省时间成本超1.6万天。
市信用中心主任潘建珊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在企业年报系统中展示无违法违规记录版信用报告查询方式,并持续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压缩信用修复材料审核时间,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信用查询服务。”
(通讯员:罗雪晴 林其友 )